第(1/3)页 前指医疗分队进行的战时救护理论讲座已开展多日,战争到了一触即发的关键节点,现在必须将理论转型为实践,就是进行模拟救护演练。 对小分队这种培训的难度是很大的,即使再大也得培训,战场救护的重要性已超越了日常的门诊治疗。可是在包括见习医生肖小寒在内的五名大夫中,除了队长公羊亭,十二名护士中除了正规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外科护士长南宫小宁,都得进行培训,因为这些人别说实践操作,就连一些现场救护的名词都没听说过。 现场演练在公羊队长的指导下,由小宁护士长做为助理便开始了。 前期要求是两人一组,轮流扮演伤者与施救人,自愿组合。因为是十五人,最后剩下了肖小寒老哥一个,听小宁护士长对小寒说道: “肖医生,我跟你一组,你先等一等。” 演练的第一步骤便是战场上常见的心肺复苏术,就是常说的体外按压加人工呼吸。 理论大家已基本明了,公羊亭现在以口述号令的方式指挥进行实践操作,抢救者于患者躯干一侧呈跪立姿势。 第一步是对患者的体位摆放,听队长讲道: “在进行心肺复苏前要将患者的身体放平,而且头部后仰与身体成七十至九十度角,这样才能使患者气道开放,施救方能成功。” 场上扮演患者的人在施救者的摆弄下,形成正确的体位,接受小宁的一一检查。 队长开始指导下一项操作,要求施救人员对患者的呼吸情况探查,人为拟定全部没有了呼吸体症。 “口对口吹气两次。”公羊队长下了口令。 这项口对口吹气也叫人工呼吸法,操作时需要将患者的鼻孔掐住,听得全场响起了呼呼的吹气声,有人禁不住觉得发痒便笑出声来。 “严肃!”队长大声喝止,制止了与现场抢救的气氛不和谐的嘻笑。 场上顿时一片肃静。 接下来便是胸外按压操作,要求抢救者跪在患者躯干一侧时,双臂绷直,双肩位置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 按压频率每分钟八十次,正常成人按压深度为四至五厘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