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寻觅千年 第十五章 舌战群臣(下)-《故楚忆歌》


    第(2/3)页

    屈原:“我记得《国语》中有这么一段,晋国恐怕要没落了吧!君王已经出现衰亡的征兆了。音乐是用来交流各地的风化的,以便将德行传播到广阔辽远的地方。宣扬德行来推广音乐,教化各地使音乐到达远方,使万物都受到音乐的感化,作诗来歌咏它,制礼来节制它。德行传播到四方,使劳作遵照时节,举动符合礼节,因此远方的人来归服,近处的人不迁居。”

    慎道:“不错,你将如何引导教化公子们?”

    屈原:“忠诚就不会被侵暴,信义就不怕别人陵犯。忠诚出自内心,信义出于自身,它们作为道德来说够深厚的了,作为根基来说够坚固的了,所以是不可动摇的。现在我们忠心为公子作打算,诚心为楚国谋划,用守信义去证明我们的忠诚,背弃信义必然垮台,自绝忠诚就不能为其所用。”

    说着说着屈原停顿了一会:“以前周成王在岐山的南面与诸侯会盟,楚国被认为是荆蛮,只负责放置茅草束,设立望表,与鲜卑一起守候庭院中点燃的火堆,还不能参与盟会。楚庄王欲代周而取天下,问鼎中原;在德不在鼎,周天子的王孙满充满智慧的回答征服楚庄王。明君贤臣,风云际遇,造就楚庄王的雄图霸业,也向世人展示了当时礼法精神的贵族文化。在楚国攻破吴越他们能很快的诚服于楚国是因为楚国允许他们保留着自己的文化,礼制,农耕更像他们学习中原礼仪以及他们先进的生产技术,才促成了异国之间的快速融合,那只是因为楚国积德的缘故啊。只要努力修德,不必去争谁先,只有努力修德,因此以德服人”

    众人纷纷点头赞成。

    慎道:“我的提问就这些”

    景翠出列:“听闻屈原曾在乐平里组织乡民击败骚扰边境的秦国军队,那么一定也是懂一些行军策略的,臣想考察一下他的作战见解”

    景翠和景缺是同族,但是他们的政治主见不同,公元314年,在齐、楚盟好,楚国为夺取秦国的商、於六百里沃土,决议出兵伐秦,而领兵大将正是青年将军景翠。

    景翠更是在后期屈原政治主张变法与联齐给予了不少助力。而屈原也没想到这位与自己年龄相差不多的年轻将军将来会成为自己的至交。

    屈原:“景将军和昭令尹常年带军立下汗马功劳,屈原洗耳恭听将军指教”

    景翠:“指教不敢当,如今秦楚关系模棱两可,秦国虽没和楚国发生龃龉,但也是虎视眈眈不得不防,若楚国想攻秦,从巴蜀进攻,而巴蜀之地是秦国兵力集中地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反而应当从防御空虚的南方进攻,但那里又是魏国地界,何解?”

    屈原:“秦国主要兵力在巴蜀进攻巴蜀不易,南境防御相对空虚,但曲沃城是秦国东出的触角,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因此秦国的抵抗尤为激烈。因曲沃城高池深,加上秦军死战,楚军一时也无法取胜,此时屈原也犯难。”

    景翠:“没关系,这问题也是我一直以来想不出策略,况且不打这一战还真不能空想出策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