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时间总是过的很快,看书的片刻,想起刚刚孟子说的话,这古代最不方便的就是不能时时刻刻看到时辰,凭着感觉提前进入到讲室,讲室前排稀稀疏疏几人,看了时辰尚早就有人早早的到了,昭碧霞也挑了一处坐下,不敢过于招摇所以坐在了中间靠前的几排。 慢慢的讲室的人越来越多,座位慢慢坐满,很快旁边的座位坐下了一位白袍男子,见昭碧霞的目光后微笑示以礼貌。 昭碧霞点头微笑回敬。然后掏出准备好的笔墨和绢布。 众人期盼着的讲学终于开场了,不出所料刚刚遇到的那几人果然是孟子和他学生以及和他共事的先生。 前排一人问到:“后面跟随着数十辆车,又跟随着几百人,在各诸侯国辗转而接收款待,不觉得这样很过分吗?” 孟子思索着说道:“要是不合理,就是一筐饭也不可以接受;要是合理,就是舜接受尧的天下,也不算过份。你认为这过分了吗?” 彭更继续说道:“不,但读书人不做事靠人家供养,是不可以的。” 孟子说:“你不通晓用成效交换之事,以多余的补充不足的;那么农民有余粮,妇女有多余的布帛就不知道如何交换。你如果通晓这些事,那么造礼器的梓人、掌土木的匠人、造车轮的轮人、制车厢的舆人都能从你这里得到吃的。有这样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友爱,能守先辈君王的道义,以此扶持后来的学者,却不能从你那里得到吃的,你为什么能尊重造礼器的梓人、掌土木的匠人、造车轮的轮人、制车厢的舆人却轻视为了仁义而奔走的人呢?” 彭更说:“造礼器的梓人、掌土木的匠人、造车轮的轮人、制车厢的舆人,他们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吃饭;君子追求人生的道路,其目的也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吗?” 孟子说:“你何必管动机目的呢?他对你有功绩,你可以供养就供养,你是按动机供养人,还是按成效供养人呢?”彭更说:“根据动机。” 孟子说:“有这样一个人,他干活的时候打坏瓦,又乱涂墙,他的目的也是为了求饭吃,你供养他吗?” 彭更说:“不。” 孟子说:“那么你就不是因人的动机而供养,而是按他的功绩而供养了。” 经过了这一番的开场问答,孟子开始了他今天的讲学 第(2/3)页